记住国家从未批过ldquo美白针
现在女性朋友都希望有令人羡慕的白皙的皮肤,而去选择打比较流行的“美白针”,那么,“美白针”究竟靠不靠谱呢?
美白针的成分是什么所谓的“美白针”最常见的成分有谷胱甘肽、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等,其实这些药都非常便宜,但某些“机构”把它们组合起来,起一个好听的名字“美白针”,就卖成了“天价”。
“美白针”在理论上是有效的,但尚缺少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。谷胱甘肽、氨甲环酸和维生素C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、抑制黑素细胞中酪氨酸酶(是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)的作用,可以减少黑色素形成,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,但它们主要针对特殊的色素性疾病。
然而,我国并没有批准过“美白针”这一项目。
对于黄褐斑有效如果是黄褐斑,可以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尝试“美白针”治疗。如果是雀斑、眶周褐青色痣、太田痣、炎症后色素沉着等,“美白针”则无效。
“美白针”对黄褐斑等色素性疾病有一定效果,但因为任何药物对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抑制作用都是暂时的,所以停药后还是有可能复发。如果天生皮肤比较黑,也不建议使用,因为长期使用效果会下降,而且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。
长期使用存在不良反应1、维生素C——超量使用危害大
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北京分会委员刘桐在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中介绍,“像美白针剂里的维生素C,它是一个抗坏血酸的作用。但是通常我们使用是要有一定剂量要求的,比如说一次有2克可能就差不多了,但在这美白针里边,可能要用上5克、6克,或者7克、8克,也是有较大风险的。”
2、谷胱甘肽——让人脸色苍白
浙医二院药剂科周权在接受《青年时报》采访时介绍:“谷胱甘肽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一种肽,由谷氨酸、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,含有巯基,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器官内,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有重要作用。在临床应用上,谷胱甘肽主要用于保护肝脏、解毒和抗氧化。说明书里并没有提到可以用于美白,随意用来调配注射,那完全是错误的。”由于谷胱甘肽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,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,让人脸色苍白。
3、传明酸——带来血栓风险
传明酸又叫氨甲环酸,在医学上最大的用途是凝血。浙医二院药剂科周权在接受《青年时报》采访时表示:“传明酸又叫氨甲环酸,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各种出血的凝血。”传明酸作为注射针剂使用时,国家只批准作为凝血剂使用。超范围使用会有潜在的严重后果,例如引起血栓。
美白有更安全的治疗方法随着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,激光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色素性疾病皮肤病的治疗,效果好,而且安全性高,可以作为首选。而且,激光和强脉冲光等不仅能治疗黄褐斑,还可以治疗雀斑、太田痣、褐青色痣等大多数色素性疾病。另外,外用氢醌及其糖苷衍生物、壬二酸和果酸化学剥脱术等也可考虑。
最后,希望大家理性美容,不要为了美而影响身体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,得不偿失。同时,对“美白”不要有不现实的预期,目前“美白”治疗作用有限,且都是暂时的,大多数情况下,停止治疗后随时间推移而复发,没有任何治疗是一劳永逸的。事实上,比起这耗费不少的所谓“美白针”,日常注意皮肤的防晒和保湿更安全靠谱。
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,请在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tmagic.net/mbzx/12629.html